代理类型

公司动态/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下,数字户外媒体的寒冬困局

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下,数字户外媒体的寒冬困局

2020年春节期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及扩散,全国各地均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在此背景下,整个传统和数字行业媒体接触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受疫情影响,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为了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更愿意待在家中,而精神消费需求不减,于是造就了电视及网络流量一片大好的情形。电视大屏整体触达大幅提升,广电总局规定减少娱乐节目,电视新闻栏目及疫情相关专题关注高;在线视频、新闻资讯、在线游戏等类别流量大增,促进了“宅经济”发展。

反之而来的是,传统的电影、交通、餐饮、旅游、娱乐服务等线下流量则巨减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在2020年农历新年第一天,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181万元,而2019年同期这一数据超14亿元。春节期间,贺岁档7部影片撤档,北上广深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影院更是全部停业,这对电影业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在交通出行方面,除夕至初六,公路、铁路、民航旅客同比增速分别为-65%-62%-48%,全国多地封城,劝返,呼吁市民在家中不要外出。出行人流锐减,对交通类、商场类户外媒体冲击巨大。

餐饮消费同样受到影响,众多餐饮店、酒店为迎接春节期间的大规模聚餐囤积了大量食材库存,占用了大量资金,而到店顾客数量却急剧减少,堂食业务极度萎缩,整体营收惨淡。据了解,我国超1000万餐饮企业 95%为个体户,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

与以上线下场景紧密相连的数字户外媒体,同样面临重创局面。此前备受各类广告主青睐的商场媒体及餐饮媒体,在现今门可罗雀的各大商场及餐饮店,失去了场景及人流量优势;与电影市场息息相关的影院媒体由于电影撤档、影院停业的因素,失去了昔日的黄金时段广告价值;高铁、机场等交通出行媒体更是因为出行人数锐减,商业广告投放量也同步减少。一言以概之,对户外媒体来说,这是一场因媒体受众急剧减少引发的广告行业困境

现阶段仍处于疫情高峰期,社会热点比较聚焦,大家极度关心疫情发展,可以理解各大广告主相应减少商业广告媒体投放的举动——避免与社会热点交锋。少数有投放需求的广告主则更倾向于选择当下流量较大的电视及线上媒体,以期获得更大的关注度。

此外,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包含泉后科技在内的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户外广告企业更是发挥媒体价值,纷纷响应号召,配合政府、协会进行疫情期间的公益宣传,这亦使得公益广告成为重头。

此次疫情对广告行业的危机可分开来看,“危”主要在于户外媒体,“机”主要在于线上媒体。受大经济环境和疫情持续时长影响,户外广告企业要想抓住发展拐点和机遇,更好地锻炼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则需要做到: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创新营销方式;挖掘生活圈媒体更多新场景,把握5G时代技术优势,做好广泛链接。

泉后科技在这场行业寒潮里也做出了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思考,重新调整业态布局是重中之重。

第一,大力开展线上广告业务。此前,泉后科技已经部署了拥有较大流量的泉币商城及新开发了广告商城,借此机会,刚好可以为后期线上广告业务的发展提供平台,全力打造新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第二,线下广告由CPTCPM模式向CPS模式转化。转化率作为广告主们在广告投放过程中最为看重的因素,也是投放效果评估的直接指标。待疫情结束,泉后科技也将推出CPS收费模式的广告投放选择,进一步做到与广告主同目标、达到利益一致,以此来吸引更多广告客户的目光。

第三,做好传媒+硬件升级服务。继续深耕商场、餐饮、美业、药店等细分领域,提供更能适应环境变化的“智能硬件+新零售+传媒”的行业解决方案,加大力度开展传媒业务,并在现有的各场景布局基础上,对智能硬件进行开发升级,以更好满足广告信息发布需求。

完成以上三点,泉后科技也就基本完成了广告业务的布局调整,以线上线下两条广告业务线各自独立运营、独立盈利为目的,提升生存能力,降低企业风险。

随着复工潮的来临,楼宇液晶、电梯看板、停车场、社区门禁等媒体曝光机会有望增加。待到疫情进入消退期, 媒体习惯逐渐恢复正常,人群回归正常生活轨迹、上街热情空前高涨,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们将重新回到数字户外媒体的怀抱。

最后,愿大家在这段时期内都做好协调发展,相信等到疫情风波过去,属于数字户外广告的春天,也将真正到来。

热门报道